从国际趋势看教育规划热点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2-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任何消除不平等、缩小差距以及确保人们生活幸福的策略都要以尊重儿童的权利为开端。CFP供图

  周满生 诸艾晶

  【话题背景】

  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有赖于人的发展。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崛起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的这种促进作用往往是间接而复杂的,难以立竿见影,影响却深刻、长远,这就需要我们在制订教育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上有长远的眼光。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一两年来,美国联邦教育部制定了《2007年至2012年教育战略规划》,英国出台了规划未来10年儿童发展的《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法国制定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日本通过了《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俄罗斯连续颁布了《联邦教育发展纲要》、《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俄罗斯2001年至2010年连续师范教育发展大纲》、《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2006年至2010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大纲》、《2020年前的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等一系列教育法令与纲领。世界各国教育战略规划与重大政策无不体现着政府从宏观上对教育发展进程与方向的调控。

  尽管各国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建立在各国特殊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基础之上,处于不同的政策文化和制度框架之中,但是他们在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呈现出的共同趋势值得我国在制订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教育政策时参考借鉴。

  教育规划与国家发展是何关系

  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以人为本和学生个性发展

  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年至2007年战略规划》直接表现出教育战略的国家利益取向:“它(教育)使得达成这些目标——提高学生的成就、灌输坚定的品格和公民精神、改进教育研究的质量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迫。自《国家在危险中》发表以来,我们已认同教育系统对经济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认同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增强民主制度本身的重要性。”

  美国联邦教育部《2007年至2012年战略规划》进一步彰显了教育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价值取向。2006年2月,美国前总统布什签署了《美国竞争力计划》,并推出了一揽子加强创新、数学、科学和外语等关键领域的资金支持项目。这也正是《2007年至2012年战略规划》要推动的核心任务之一:提高所有学生数学和科学的熟练程度及提高当前急需外语的熟练程度。美国重视竞争力的终极目标是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实现引领世界的“美国梦”。其中,教育可以大有所为。

  进入转型之后的俄罗斯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教育被视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保障民族安全的重要因素。实施期为2000年至2025年的《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宣称:“教育决定着国家在现今世界上和个人在所处社会中的地位……因此本要义的使命就是促进改变国家教育政策的方向,强化视教育和科学为现代俄罗斯社会发展决定性因素的社会观念。建立在本要义基础之上的教育要超前发展,负有把俄罗斯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的使命,保证全民族有美好的未来,保证每个家庭和每个俄罗斯公民过上应有水平的生活。”

  在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价值理念的同时,许多国家也更加强调教育发展一定要体现人才成长规律,主动满足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全面需求。教育发展与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校自主进行多种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等。

  教育规划落脚点是公平还是质量

  兼顾公平与质量,体现教育政策的双重价值需求

  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之间是无法平衡的吗?美国近两届政府皆在强调一种声音: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不提高学校质量的情况下去扩大教育机会,意味着以更微妙的方式使差别永远存在。但是,以忽视弱势学生的需要来提高教育质量,则意味着危害国家的前途。维护平等和保证质量两者是不能隔离开来的。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受教育还不够,还应该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同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即“在全国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并推进教育卓越”。

  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年至2007年战略规划》引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话来说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关系:“有人认为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达到既定的严格标准是不公平的。而我认为,对他们降低要求则恰恰是对他们的一种歧视——对他们的这种低期望是一种无形的偏见。”

  2005年10月,英国颁布了白皮书《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原教育与技能部部长鲁斯·凯利在白皮书的序言中指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确保每个社区的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法国总统萨科奇明确了法国教育的两大目标:优质与机会均等。他认为,为了实现优质的目标,教育的使命是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如有可能,应接受长期的教育。同样,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也是印度“十一五”期间的着力点。

  目前,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卓越已成为基础教育政策的双重价值诉求,其目标是人人享有优质教育。在这方面,芬兰是国际公认的一个良好案例。芬兰的综合学校在公平和高质量方面同时取得成功,学校没有将学生分流,在2000年、2003年和2006年三次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中,芬兰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在阅读、数学、科学和问题解决技能方面的成绩均优于其他参与测试国家的学生。在参与测试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芬兰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学业差的学生更少。与其他参与国相比,芬兰学校间的差异更小。芬兰的基础教育留级率也最低,只有2%,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留级率是16%。芬兰的综合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较其他国家的学校为少,学生不用通过接受补课和私人指导来提高成绩。芬兰的经验是他们实现了面向所有人的灵活的教育体制,他们创建了阻止排斥的教育结构,与此同时开发推进全纳教育的各种活动和教学方法。芬兰特别强调,教师的态度和技能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关键,所以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是发展全纳教育的核心所在。

  强调教育质量并不意味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相同的教育结果,过分要求结果均等有可能使教育变成一个乌托邦。

  学前教育是否受到重视

  各国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确保良好的教育开端

  良好的开端教育将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在英国,学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02年,英国发布的《传递结果:到2006年的战略》提出:“给儿童一个卓越的教育开端,以使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拥有更好的基础。”英国政府为所有3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并推出了“良好开端计划”。

  2020年以前,俄罗斯将建立针对0岁至3岁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支持中心,并为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提供跟踪性教育支持。为了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俄罗斯将会支持多样早期教育计划,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机构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在3岁至6岁阶段,要让儿童开始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在未来4年内,要使学前教育技术实现现代化,并将对幼儿教师进行再培训。到2014年,保证每一个俄罗斯儿童至少接受两年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

  印度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指

  出,任何消除不平等、缩小差距以及确保人们生活幸福的策略都要以尊重儿童的权利为开端。儿童发展的权利一定要成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必须确保我们的孩子不能因为工作、疾病或者绝望,而丧失了他们快乐的童年。”印度实行的儿童发展综合计划(ICDS),目的就是为了让6岁以下的儿童开始享有生活的权利。“十一五”期间不仅要使儿童发展综合计划得以普及,同时还要找到促进0岁至3岁儿童发展的方法。

  如何规划未来人才的素质

  提高学业标准,确保扎实的学力,为全球竞争作好准备

  为了保持美国的竞争力,美国政府对未来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了新的标准,学业要求越来越高,课程难度越来越大。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回应变革世界之挑战——为21世纪而加强教育》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我们需要鼓励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并确保这些课程要求极为严格,以与其他国家相竞争……如果我们确保美国的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那他们就会确保美国在世界上是成功的。”

  与《2002年至2007年战略规划》相比,美国联邦教育部《2007年至2012年战略规划》增加了“提升学生学业成就,为全球竞争作好准备”的新要求。最近,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欲在21世纪保持其在20世纪的领导地位,就要自强,只有教育比别人强,竞争力才能比别人强。在互联网时代,美国2/3新增就业岗位要求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美国要创新,要强化教育,要有新的眼界。

  2005年2月英国政府颁发的《14岁至19岁教育与技能白皮书》指出,确保11岁至14岁阶段教育打下更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14岁至19岁阶段教育的关键是数学和英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将数学和英语作为14岁至19岁阶段教育的核心。

  2004年10月法国的教育改革报告《为了全体学生成功》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 “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是知识、能力和行为准则的整体,由两大支柱、两大能力和民主社会中共同生活的教育构成。其中,两大支柱即语言和数学,两大能力即英语和信息技术。

  2005年10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终审报告——《开创新时代的义务教育》明确指出,培养“扎实的学力”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着眼点。报告重视培养儿童具有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内的“扎实的学力”。

  2008年初,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最新版本的《学习指导要领》,重新规定了学生授课时间和学习内容。在继续贯彻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培养学生“公共精神”、尊重日本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原计划在2011年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提前到2009年开始部分实施。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小学授课时间增加5%,初中增加4%,其中数学增加18%、理科增加23%。同时,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内容。

  研究表明,创造力并非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的特殊才能,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能,通过教育为人才的创造力培养奠定基础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不少国家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人的创造力,并将其提升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课堂教学,训练思维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等。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职教与普教的联系,强调企业与教育的联系,为职教注入新生机

  长期以来,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妨碍了个人潜能的发挥。对此,各国政府作了很多努力来加强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间的联系,努力在政策上消除二者的差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许多国家近年来先后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08年6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通过研究发现,各经济体都比以往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以此促进就业和青年发展。会议提出的21世纪能力和技能,对职业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已经上升为各经济体的就业首要要求。

  英国政府颁布的《14岁至19岁教育与技能白皮书》是英国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文件。白皮书提出,建立一套新的、更加适合学生天赋和兴趣的文凭系统,以消除学术性学习和职业性学习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权。

  在德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投入力度。到2010年,联邦教研部将向地方教育机构投资1亿欧元改善职业教育。同时推出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等一揽子改革计划。